“胜败乃兵家常事,此番虽然设伏不成,却探知敌军之虚实,也算是大有收获了,还望诸位振作精神,来日再战、必胜曹军!”
“诺!”
“文长将军诱敌有功,特记大功一次,赏赐绸缎五百匹、赤金五百两!”
“谢丞相大人!”
米仓山大营-中军大帐内,诸葛亮好言安抚着刚刚吃了败仗的将领们,以免小受挫折、动摇军心,还奖励了‘诈败’有功的魏延!
后者抱拳感谢,脸上却满是颓废之色,头顶上还裹着一圈纱布,有淡淡的殷红色渗出来,原来邓艾那一刀不止削掉了盔缨、头发,还削掉了一大块头皮,再要是向下半寸,魏延的头盖骨就保不住了。
接下来,就是好好商议一下,如何逆转不利的战局了,今日可以一败,明日不能再败!
巨型沙盘搬上来了,标注着最新的敌我态势,萧玄、邓艾分兵两处驻扎,以为犄角之势,中间通过甬道连接,周围还有大量壕沟、壁垒、烽火台……组成了完整的定军山防线!
蜀军要想进入汉中腹地,就必须攻破这道防线,并消灭驻守的十二万曹军,这个难度不是一般大啊!
“敌强我弱、敌众我寡、敌守我攻,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,诸位或为智谋之士,或为沙场宿将,可有破敌之良策吗?
纵然没有良策,有些提议也是好的,大家群策群力,必能扭转战局,完成北伐大业!”
……
诸葛亮足智多谋不假,可在大决战的问题上,还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,毕竟一人智短,众人计长,或许能商议出好办法呢!
那知连问了数次,一众文武皆低头不语,谁也没有好办法,唯有参军马谡目露精光,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!
“幼常才气过人,又喜好议论谋略,可有克敌制胜之策吗?”
“今日观敌阵,属下的确略有所得,既然丞相大人询问,属下就斗胆进言一二了!”
……
“兵书有云: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,敌则能战之,少则能逃之,不若则能避之,故小敌之坚,大敌之擒也!
如今我军十万,曹军十二万,兵力上毫无优势可言,若是全面发起进攻的话,难免的为人所制,不如集中兵力、各个击破,属下的计划只有两句:隔而不围,围而不打!”
说话之间,马谡伸手指在沙盘上一划,先将甬道给截断了,又画了一个圆圈,把城外大营包围起来!
“我军深夜出发,悄悄的逼近定军山防线,并于佛晓时分发起进攻,先以三万精锐之士截断甬道,并就地修筑一道防线,把曹军人马一分为二,使其不能互相支援!
定军山居高临下,军械、粮草十分充足,那邓艾更是骁勇善战,我军之前数攻不克,还折损了部分兵马,既然如此,索性不去管它了,这叫做隔而不围!
城外大营新建不久,防御并不算稳固,而且地势过高、地下土厚,汲水十分困难,粮草、饮水都要土城内供应!
甬道截断之后,我七万主力可将其团团围困起来,最多六七天时间,大营内饮水必然耗尽,魏军干渴难耐之下,一定会不战自败的,这就是围而不攻!
待到营内曹军投降,生擒萧玄小儿之后,我军势必士气大振,再集中人马扑向定军山,与邓艾小儿决一死战!”
…………
“参军大人果然妙计,只要生擒萧玄,曹军势必丧胆,定军山或可不战而下!”
“只要攻破了定军山防线,我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,汉中富庶,钱粮极多,取之以补军中不足,后勤压力减轻不少啊!”
陈述计策之后,马谡不禁面露得意之色,其余众人也纷纷挑大拇指称赞,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良策,唯有诸侯亮沉吟不语!
凭心而论,马谡的眼光独到,看到了定军山防线的薄弱点-甬道,这与诸葛亮不谋而合,可是这种‘隔而不围,围而不打’的战术,却是太过冒险一些了。
试想啊,邓艾见到萧玄大营被围困了,一定会全力救援的,截断甬道的三万将士,能禁得住六万曹军猛攻吗?
如果禁不住的话,邓艾的人马杀到大营外围,萧玄再率兵向外突围,蜀军主力就要腹背受敌了!
另外吗,十万人马倾巢而出,米仓山大营空空如野,一旦战局发生突变,又去那里找救援呢?
不要忘记了,南郑城还有数万人马,得知自己的女婿被包围了,马六必然出兵救援,整个过程大约也是六七天时间!
换而言之,如果七天之内,不能围困死萧玄的话,蜀军就要面对三路夹击,那时候别说夺取定军山了,只怕全身而退都是一件难事!
这一计太危险了,以诸葛亮的谨慎性格,正常情况下是绝不会同意的,而是采取更加稳妥的办法!
比如让金牛道、洋巴道的人马发起几次强攻,把南郑城的守军吸引过去,让他们短期内无法支援定军山!
又比如耐心等待两个月,进入秋季之后,益州地区会有连绵大雨,地面泥泞不堪,曹军骑兵驰骋不开,冲击力会大打折扣的,那时再行决战对蜀军更有利!
另外吗,自己派人回成都城了,再筹集四万兵马、二十万斛粮食,以及若干军械物资,只要援军、粮草送到了,敌我力量发生改变,再出兵胜算就大多了,可后援何时能到呢?
…………
“哗!--哗!”
“嗯,大营中何故喧哗?”
“启禀丞相大人,咱们的援军终于到了,还带来了粮草辎重!”
“太好了,粮草再不送来,弟兄们就要饿肚子了!”
“快去看一看,来了多少援军!”
正在商议之间,大帐外传来阵阵喧哗之声,得知是后方送粮草来了,诸葛亮与众将不禁长出一口气,脸上也露出了笑容,可是很快就笑不出来了。
诸葛亮之前致书成都,要求至少四万援军、二十万斛粮食;结果只来了一万五千人,还大都是老弱残兵,粮食也只有五万斛,只有要求数目的四分之一!
而且以高粱、豆子、黍子这些杂粮为主,平时喂牲口都不爱吃的,如今却成了将士们的主食!
“押粮官何在,为何不按本相命令行事?”
“丞相大人见谅,非是属下们不尽力,实在是兵员难征、粮草难征,也太难运了!”
衣衫褴褛、面黄肌瘦的运粮官,跪倒在大帐之中,眼泪一对对往下掉,哭诉着兵员、粮草不足的原因。
四年之前,萧逸攻略西南之时,从巴蜀席卷走了四十多万人口,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破坏,虽然诸葛亮励精图治数载、重新恢复了社会秩序,可失去的人口一时间无法补充的!
十万大军出征汉中,还有两倍数量的民夫负责转运物资,巴蜀的青壮年几乎全动员起来了,那里还有兵员可征集啊,如今在田地中劳作的只剩一些老弱妇孺了。
现在正值盛夏季节,仓库里的粮食吃的差不多了,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,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,纵然官员们用出吃奶力气,也征集不到多少粮草!
运输也是一个大难题,蜀道难、难于上青天,尤其是几百里的栈道,牛马、车辆都难以行走,全靠着肩挑人扛运输物资,后方征集二十斛粮食,一斛送到米仓山大营就不错了。
因此上,别看只送来了五万斛粮食,中途损耗却高达百万斛以上,这般高的损耗比例,就算把巴蜀家底抖搂干净了,又能支撑多久呢?
当然了,蜀汉政权的某些高官,不愿意北伐继续下去,也不愿让诸葛亮继续统军,故而出工不出力,也是粮草迟迟送不来的原因之一!
可是五万斛杂粮,供应十几万人马,恐怕一个月都支撑不住,皇帝还不差饿兵呢,这仗可怎么打啊?
“启禀丞相大人,这里还有一封书信,是成都令-聂大人托属下转交的!”
“哦,拿来我看!”
青竹信筒用蜡油密封着,用烛火烤化之后,从中取出一份书信,上面只有八个字:‘丞相速归,迟恐生变!’
八个字,却像是八道惊雷,狠狠砸在了诸葛亮心头上,以至于双手剧烈颤抖,信纸飘落到了地上,其余文武也都看到了,无不颜色大变!
最近后方流言四起,人心惶惶不安,可没想严重到这个地步了,‘生变’二字,显然是指某些人试图发动政变,以改变蜀汉集团的领导核心,这就是要造反啊!
粮草不济,人心不稳,到了这一步,诸葛亮只有两个选择了:
一是放弃北伐,带领人马返回成都,稳定蜀汉政权的内部,也稳定自己丞相位置,不过受此巨大挫折,再想二次北伐就难了!
二是速战速决,只要能够拿下定军山,就能消除那些流言蜚语,同时鼓舞蜀汉军民士气,诸葛亮的政治地位也就稳固了!
否则这般对峙下去,十几人马难以保全,蜀汉政权也有灭顶之灾,这般巨大的压力下,再谨慎的人也要豁出去一把了!
“众将校听令:开始给士卒们加餐,好好的养精蓄锐,五天之后攻打定军山,与曹军决一死战!”
“诺!”
http:///txt/74556/
。_手机版阅读网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