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三国:季汉刘璋 > 第10章 成都令

  “幼宰来到蜀地,对蜀地可有了解。”刘璋扯开了话题,给董和出了一个考题:“觉得益土风气如何。”

  听到这个问题,董和放下手中的酒杯,他知道这是刘璋对他的考验,斟酌了片刻,他开口了。

  “和虽然来到蜀地日子不久,但多少对蜀地风气有些了解,和试言之。”

  “蜀地闭塞,眼下天下大乱,蜀地却少有兵灾,再加上蜀地物产丰富,所以风气盛行奢侈。”

  “豪强经商之家,穿戴如同王侯一般,饮食则是玉液琼浆,尤其到婚娶丧葬时,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,可谓豪奢。”

  “幼宰之言甚是,蜀地风气向来奢侈。”能看出问题,那就再问问解决方案,一步一步来,刘璋继续询问:“依幼宰之见,当如何移风易俗,归于淳朴节俭。”

  “依和浅薄的见识。”董和思考的很快,给出了答案:“当上行下效,如蜀郡太守、成都令等位置,这些蜀郡的父母官,当挑选质朴节俭的官员,用他们自身的节俭行为做出表率,以符合礼制作为行为准则,如此上下一体,风气当为之转变。”

  刘璋边听边点头,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,讲出来的话头头是道。为什么蜀地风气奢靡,当然是蜀地的上层官员就作风不正,上面风气是坏的,下面跟着的风气就更坏了。

  他给出了赞同和表扬:“幼宰之言大善。”

  “不知幼宰是否愿意出任成都令一职,成为百姓表率,为蜀地移风易俗。”

  益州的州治被前益州牧刘焉从绵竹迁到成都,成都令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,刘焉就病死了,之前刘璋一直拿不定主意,这个关键的位置让谁占着,他刚刚穿越过来,心腹太少了,所以宁愿空悬放着,也不想给出去。

  现在好了,刚瞌睡就来了枕头,董和出任成都令是再好不过的了。

  一则历史上董和就在成都令的位置上干的不错,虽然历史上他先是干过牛鞞长和江原县长,然后才担任的成都县令,但刘璋想了想,一步到位,应该也没啥问题,董和能在青史上留下名字的,还能拿到三代以下第一人诸葛村夫的赞扬。

  诸葛认证,必出精品,当然马谡除外。

  二则董和作为南郡人,流落到益州,没有根底,清清白白,正好为刘璋所用,成都作为益州的州治,若是上任一个蜀人,刘璋不太放心,只怕睡觉都得睁着眼睛,还得告诉庞阙他梦中好杀人,晚上没事不要靠近,离他远一点。

  “使君何以初见我,就委任我州治的县令,难道不怕我做的不好吗。”董和有些震惊,成都令的位置太重要了,现在天下纷争,成都相当于益州的京畿,这位刘使君第一次见面就将这个位置交给他,让他有些惶恐。

  刘璋微笑,上前拉住董和的手,真诚的说道:“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我虽与幼宰第一次见面,却是一见如故,我固知成都令之位非幼宰不可办,莫说是成都令,假以时日,蜀郡太守我也属意幼宰,幼宰请勿推辞。”

  对于东汉末年的风俗,刘璋表示深恶痛绝,男人之间拉手睡觉,是收服人心的的最佳手段,而他是一個现代人,观念一时很难扭转过来。

  “使君。”董和有些感动,眼眶微微泛红,他原本以为自己只能求得一个郡丞、县长这类的官职,没想到刘璋一出手就是县令,还是成都县令,言语间竟是非他不可。

  他后退二步,拜服而下,收下了成都令的官职,改变了对刘璋的称呼,同时郑重的表态:“董和必不负明公的期望,使蜀地移风易俗。”

  刘璋扶起董和,肯定了他的话:“有幼宰出任成都令,我可高枕无忧也,想来不久,蜀地当风俗为之一变。”

  扶起董和后,两人重新坐下,刘璋吩咐侍立一旁的庞阙:“子满,你去府库里取一百金,不,两百金,打包装好,等会让幼宰带走。”

  “诺。”庞阙领命而去。

  “明公,无功不受禄。”董和推辞道,这还没干活就给工钱,让他不好接受。

  刘璋嘿然一笑:“幼宰,我可没说这是赏赐,你我二人今日结识,名分虽然是君臣,但我心里把你当朋友,你宗族数百,西迁至此,必然有所困苦。”

  “作为朋友,朋友有难,我不能没点表示,如若推辞,岂非陷我于不义,幼宰你也不想这样吧。”

  “来,再饮一杯。”

  -----------------

  驾着鹿车赶回了宗族的营地,想起下午发生的一切,董和感觉有些难以置信,求官问职实在太顺利了。

  这位刘使君行事风格和传言里的一点都不符合,他差点被传言所误。

  到了营地门口,董和看到站在营地门口等待的三伯董平,立刻止住马车,下车向董平走去。

  “幼宰,今日可见到刘使君了。”没等董和开口,董平就开口询问了,宗族里的情况不是很好。

  董和露出微笑:“三伯,今日见到刘使君了。”

  “那就好,那就好,总算见上了。”董平也开心了起来,他有信心,只要能见到刘璋,他相信凭借董和的才学,一定可以拿到一官半职。

  没有第一时间询问董和拿到了什么官职,董平询问起刘璋的为人:“刘使君为人如何。”

  董和仔细了下措辞:“刘使君为人,亲而爱人,礼贤下士,豁然有大度,有类高祖。”

  董平有些惊讶,自家宗族的这位千里驹,对刘璋的评价竟如此之高,他摇了摇头:“看来闻名不如见面,我们险些被传言误导了。”

  他相信自家这位千里驹的眼光,这才问起董和拿到的官职:“刘使君既然为人如此,当给你一个县长的职位吧。”

  在汉代,县按人口多少可划分为大县和小县。万户以上为大县,长官为县令,秩在六百至一千石之间。不满万户为小县,长官为县长,秩在三百至五百之间。

  在董平看来,刘璋的为人这么好,应该能给到董和一个县长的职位,虽然董平认为董和的才学不要说一个县长,就是县令、乃至于太守也是能担的起的,但是第一次会面,想来刘璋也不会给太高的职位,总归要考效一下董和,然后再升迁。

  “三伯,刘使君让我出任成都令。”董和据实回答。

  “成都令?”董平声音大了几分,反问道。

  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老了,耳朵背了,听错了,这可是益州的州治,刚见一面就给董和了。做出这种事情,益州牧刘璋不仅仅需要识人之明,还需要一定的胆略。

  董和上前扶着董平:“外面风大,三伯,我们进去说。”

  “刘使君不仅让我出任成都令,还说作为朋友,出于朋友之义,赠我两百金,以解我等眼下的困乏。”

  “幼宰,这是一位明使君,你当倾心效力,有所作为,以报知遇之恩。”

  “唯。”